新学期已经开始,经历了漫长的云端课堂和寒假假期,嘴上喊着想要快点开学的同学,身体和心理却在发出我还没做好准备的信号。出现不同程度的“开学综合征”,感到紧张、焦虑、悲伤、兴奋等诸多身心症状。为了帮助各位家长和同学们做好新学期准备,积极适应新学期的到来,一起来查收这份“开学前心理调适指南”吧!
在假期结束之后开学之始,中小学生所表现出的一种明显的不适应新学期学习生活的非器质性的病态表现,心理学家们称之为“开学综合征”。 又叫“开学恐惧症”。
“开学综合征”有多种表现形式,生理上多表现为:失眠、嗜睡及一些查无原因的头晕、恶心、腹痛、小便失禁、疲倦、食欲不振等;在心理上则多表现为:记忆力减退、理解力下降、厌学、焦虑、上课走神、情绪不稳定等。
1. 假期作息不规律,尤其上学期因疫情原因在家待的时间过长,每天上网课之余,看电视、打游戏、刷视频、晚睡。
2. 假期里过惯了在家被照顾的生活,对开学后的独立生活忧心忡忡、无所适从。
3. 担心新学期功课、作业太重,担忧学校同学、师生人际关系等。
如何及时调整身心状态,尽快适应新学期的学习和生活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小建议吧!
1. 端正心态,调整好情绪
①停止负面思考,深呼吸;
②把情绪和困扰写出来;
③积极思考,回忆成功经历,寻找学校的快乐事件;
④动起来,通过运动、听歌、看书、吃美食等,调节情绪。
2. 调整生物钟,逐步进入正轨
① 睡前半小时离开电子屏幕;
② 睡前洗热水澡、热水泡脚,帮助身体舒缓放松;
③ 听听故事,看一本内容能帮助入眠的书。
3. 结合实际,制定学习计划
①给自己定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
②弄清楚时间都到哪儿去了,搞清楚自己还有多少自由时间并合理安排自由时间,做到劳逸结合;
③将学习计划做成图表或思维导图;
④建立自我激励和奖惩制度;
⑤适当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
4. 积极参加体育运动
结合自身兴趣和生活条件自主选择活动方式,每天开展一定时间的体育运动。“阳康”后短时间内尽量避免剧烈运动,要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强度。
5. 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是每个人都拥有的看不见的法宝。新学期开始前,同学们不妨给自己这样的心理暗示:“新学期即将开始!我要精力充沛地投入新学期的学习生活,我将会学习到更多的知识。”通过类似的积极心理暗示,增强愉悦感,使自己适度紧张起来,这样就更容易精神饱满地迈进新学期。
1. 增加对孩子内心世界的关注
有些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家长怎么问,也问不出个所以然,反而是面对心理医生时,孩子才会吐露心声。这主要是由于孩子认为跟家长沟通之后会惹来批评等后果,所以也就不愿意告诉家长。
对于这种情况,就需要家长摒弃架子,和孩子交朋友,切忌各种强迫性、惩罚性的言语及行为,家长也可以找和孩子有共同语言的亲戚帮忙劝导。
2. 少问为什么,多做引导式的提问
除了有的孩子不愿意和家长沟通以外,也有孩子自己也不知道问题的根源在什么地方,比如父母经常吵架,就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潜移默化地影响。此时,父母就应该少问“为什么”,多做引导式的提问。
3. 减少娱乐活动,温习知识,逐步增加运动
假期孩子精神过度放松,娱乐活动多,脑力活动少,使孩子难以静下心。开学前后,家长需要注意减少孩子娱乐时间,尤其是电子产品时间,用做手工、益智游戏来取代,帮助孩子安静下来,使大脑转动起来,集中注意力。
室外运动少的孩子,家长还需逐步适量带孩子进行室外运动,以免开学后突然增加的室外活动对孩子造成不适。
4. 鼓励孩子制定学习计划
家长可与孩子共同拟订新学期计划,在商讨中完成从假期到开学的“频道转换”工作,把孩子新学期要读哪些书籍、以谁为标杆、需要重点提高哪些学科成绩、家长怎样配合等内容一一纳入学习计划,以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消除假期后的失落感。
作为家长也不妨制定自己的家庭计划和学习计划,购买一些名著以及历史、人物、励志等方面的书籍与孩子一起阅读,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人文素养,有利于拓展孩子的知识面,同时也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学习氛围。
5. 与孩子共同协商解决
父母要耐心询问及倾听孩子诉说的痛苦和困难,对孩子表达出真诚的关心和理解,并进行反复地疏导及鼓励,切忌各种强迫性、惩罚性的言语及行为。